一艘疑似中国民兵船只在菲律宾海岸警卫队BRP Malabrigo号驱离菲律宾占领区时通过南中国海

十年前,菲律宾向海牙常设仲裁法院提出诉讼,对中国对南中国海的广泛主权要求提出异议,中国利用这些要求为争议水域建立军事哨所辩护。当这个由联合国支持的法庭在2016年就南海问题作出对菲律宾有利、对中国不利的裁决时,该裁决被誉为“伟大的胜利”,类似于大卫击败歌利亚。

但是中国将该裁决视为“一纸废纸”,用中国外交部的话来说,并继续积极主张其对该海域的所有权,甚至使用军用激光和水炮。尽管北京公然蔑视2016年的裁决,但据报道,菲律宾正考虑将中国再次带上法庭。专家说,新的案件——菲律宾再次胜诉——不太可能对北京产生任何实际影响,但菲律宾当局似乎意识到这一点,并且由于担心军事升级,更倾向于进一步削弱中国试图塑造的严格遵守“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形象。

新加坡国际关系学院的海事事务专家许敬文告诉时代周刊:“第一次在法律上被判败是一回事,但如果你再次在法律上遭遇第二次失败,我认为这对中国的声誉影响不好。” 许敬文说,自上次国际裁决以来已经过去了7年,新的案件将为全球重新审视中国在南海的行为注入新的活力。

这次,菲律宾的案件可能会围绕中国活动所造成的海洋环境损害展开。菲律宾海岸警卫队上个月在该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的一个珊瑚礁进行了调查,发现“广泛损害”。该国检察长上周表示,他正在审议是否对中国采取法律行动,正在等待对破坏程度的正式评估,然后他将向外交部和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提交报告和建议。

当然,对菲律宾来说也存在可能的缺点。 悉尼大学国际法教授Natalie Klein说:“你确实要问:从实际或政治角度来看,是否真的值得再次付出努力和诉讼的代价?” 的确,国际法律诉讼可能非常昂贵:独立非营利媒体组织VERA Files报道说,菲律宾政府花了约700万美元的法律费用,聘请了帮助该国在2016年赢得这场官司的国际律师。

对于悉尼大学的Klein来说,中国在第一次法庭审判中缺席可能会使中国当局考虑参与任何未来的法律诉讼。Klein说,如果提出新的诉讼,她不会感到惊讶,中国可能会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但她也警告说,中国“对‘这不是我们解决争端的方式’持有非常强硬的观点。它更喜欢谈判环境。”

提出新的案件有可能进一步激怒北京,北京至今依靠非致命但仍然危险的方法来驱逐菲律宾在南海的力量。 悉尼大学堪培拉分校的国际法和海事安全教授Douglas Guilfoyle说:“任何参与过法庭诉讼的人都知道,它实际上可能使纠纷加剧。” “没有人喜欢诉讼。这是一项高度对抗性的业务。”

尽管存在风险,但曾参与2013年将中国带上国际法庭的前菲律宾检察长和最高法院法官Francis Jardeleza说,提出新的案件值得惹恼菲律宾强大的邻国,因为它“推进了边界”,即使缓慢。 Jardeleza告诉时代周刊:“对中国来说,他们认为这个问题是千年的事。所以菲律宾人也应该这样想。”

最终,将南海海事纠纷再次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可能会突出中国是一个好斗和不合作的国家这一尖锐对比——这与中国吸引东南亚其他地区和全球南方在与西方的全球影响力竞争中对中国的吸引形成了强烈反差。

菲律宾大学海事法专家Jay Batongbacal说:“在某个时候,中国将不得不意识到,遵守国际法,成为国际社会的负责任成员,比承认菲律宾对这些地区的主权要求和权利所认为的任何不便或劣势更有价值。”

Last modified: September 29,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