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IQAir世界空气质量报告,世界上大多数地方的污染水平都超过可接受标准。

(SeaPRwire) –   生存的规则很简单:人类可以数周不吃饭,数日不喝水,但只能数分钟不呼吸空气。空气是人类生命最重要的资源,然而世界上大多数地方每天都在吸入脏空气。

根据瑞士监测全球实时空气质量的IQAir公司于2022年12月发布的《世界空气质量报告》,去年只有10个国家或地区的空气质量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清洁空气标准。

IQAir使用PM2.5(粒径为2.5微米或更小的颗粒物)的平均浓度作为每个国家或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指标,PM2.5来自各种源头,包括燃煤和燃油的排放以及尘暴和森林大火。世界卫生组织表示,PM2.5“可以穿透肺部,通过血液进入全身各重要器官”,长期暴露于PM2.5可能会导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统问题,如中风或肺癌。空气污染每年导致约7000万人过早死亡。

世卫组织建议年平均PM2.5浓度不超过5微克每立方米(5 μg/m3)。IQAir能评估的134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瑞典、芬兰、爱沙尼亚、波多黎各、澳大利亚、新西兰、百慕大、格林纳达、冰岛、毛里求斯和法属波利尼西亚在2023年符合这个标准。

以下是IQAir 2023年世界空气质量报告中各个地区的主要发现。

亚洲是世界上最污染的地区

世界上100个最污染城市中,除了一个外,全部位于亚洲,其中83个位于印度,根据IQAir的报告,这些城市的PM2.5水平都超出了世卫组织标准10倍或更多。最污染的城市Begusarai位于印度西部比哈尔邦的一个50万人口城市,其去年的PM2.5水平为118.9微克/立方米,高出世卫组织标准近23倍。

中南亚包含世界上4个最污染国家 – 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和塔吉克斯坦,该地区31%的城市报告说其PM2.5水平超出世卫组织标准10倍或更多,远超报告中任何其他地区。

IQAir提到亚洲空气污染问题的几个原因 – 范围从大量燃煤电厂和泥炭地火灾的温室气体排放,到厄尔尼诺现象推迟雨季来临,减轻PM2.5水平影响。

大洋洲是世界上最清洁的地区

大洋洲地区(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法属波利尼西亚)根据IQAir报告继续是空气质量最好的地区,其国家和地区都达到了世卫组织标准。该地区也有最大比例(55%)的城市达到世卫组织标准。

欧洲是改善最明显的地区

在监测的43个欧洲国家中,36个国家的年平均PM2.5水平下降,6个国家上升,1个国家持平。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仍是该地区最污染的国家,年平均PM2.5水平为27.5微克/立方米,但也比2022年下降了18%。克罗地亚改善最明显,其年平均PM2.5水平比2022年下降超过40%。2022年欧洲39%城市年平均PM2.5水平在10微克/立方米或以下,2023年这个比例上升到54%。

美洲是监测最全面的地区

北美以3,242个分析城市,占总城市报告的40%,是监测最全面的地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继续扩大其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趋势,巴哈马和厄瓜多尔等国家新建立了政府和非政府监测站。

在北美,加拿大首次在IQAir年度报告中以空气污染超过美国,主要是因为2022年5月至10月的大范围森林火灾。报告说,2022年5月阿尔伯塔省的月平均空气污染水平比2022年同期高近9倍。

美国空气污染也有所上升,全国平均从2022年的8.9微克/立方米上升到2023年的9.1微克/立方米,加拿大森林火灾产生的烟尘南下也起了部分作用。哥伦布第二年连续成为美国最污染大城市,平均PM2.5水平为13.9微克/立方米,拉斯维加斯以平均PM2.5水平4.9微克/立方米成为美国最清洁大城市。

非洲是监测最少的地区

2023年世界100个最污染城市中唯一非亚洲城市就是南非的贝诺尼,其PM2.5水平为54.9微克/立方米,高出世卫组织标准近11倍。但总体来说,非洲在应对空气污染面临重大挑战:数据缺乏。

尽管城市人口快速增长,但IQAir报告中只有54个国家中的24个国家,人口占66%,有足够的空气质量数据。

去年IQAir报告中排名世界第一污染国查德,今年由于公开监测数据不足未纳入统计。

“数据缺乏推迟决定性行动,延续不必要的人类痛苦,”IQAir全球CEOFrank Hammes说。“空气质量数据可以挽救生命。报告空气质量的地方,问题将得到解决,空气质量将有所改善。”

本文由第三方内容提供商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对此不作任何保证或陈述。

分类: 头条新闻,日常新闻

SeaPRwire为公司和机构提供全球新闻稿发布,覆盖超过6,500个媒体库、86,000名编辑和记者,以及350万以上终端桌面和手机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韩、法、俄、印尼、马来、越南、中文等多种语言新闻稿发布。

Last modified: March 19,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