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A-CHINA-TIBET-RELIGION-POLITICS-DALAI LAMA

(SeaPRwire) –   丹增嘉措曾多次表示,他可能是“最后一位”达赖喇嘛。

但在7月6日,数千名藏传佛教徒齐聚印度北部的达兰萨拉小镇,庆祝他的90岁生日。他们从寺庙涌向喜马拉雅山麓附近的停车场和庭院,这位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宗教精神领袖发出了一个更加肯定的信息。

“达赖喇嘛这一制度将继续存在,”第十四世达赖喇嘛周三在为期三天的第十五届藏传佛教大会开幕式上的一份声明中说。

达赖喇嘛此前曾表示,他的90岁生日将是他评估这一拥有600年历史的制度是否会在中国持续镇压下继续存在的一个节点。

然而,他坚决的回答预示着未来的更多挑战。

达赖喇嘛概述了一个继任程序,使他本人和该宗教与北京的关系更加紧张。北京长期以来一直指责他是分裂分子,并坚持对藏传佛教领导层施加影响。

以下是需要了解的内容。

中国与达赖喇嘛的关系

未来是否会有达赖喇嘛,以及他们将如何被选中,这一问题具有高度的地缘政治利害关系。

历史上,达赖喇嘛曾扮演双重精神和政治领导角色。但现任达赖喇嘛在中国于20世纪50年代控制西藏后流亡。他在达兰萨拉建立了西藏流亡政府,尽管他在2011年将正式政治权力移交给了民选领导人。北京继续将达赖喇嘛视为威胁,因为他在中国境内和全球散居的藏传佛教徒中具有象征性影响力,以及他对家乡自治和宗教自由的呼吁。

流亡藏族领导人和人权倡导者指责中国政府通过在当地推行汉语、审查藏语和文化、大规模监控、严厉惩罚异议以及拆毁寺庙来“汉化”西藏。

旧时的中华帝国曾通过1793年的一项法令坚持,转世程序和继承人的认定必须“由中央政府批准”。(中国也曾对藏传佛教转世进行控制。) 如今,即使是官方无神论的中国共产党(CCP)也坚持,它对谁将成为这个拥有六个世纪历史的机构的下一任领袖拥有最终决定权。

达赖喇嘛和西藏流亡政府拒绝了中国的这一主张,并表示北京强加的任何候选人都不会得到承认。达赖喇嘛在2011年的一份敕令中正式规定,只有他的办公室有权认定未来的达赖喇嘛——他在最新声明中重申了这一点。

达赖喇嘛如何表示其继任者将被选中

根据2011年的敕令,只有Gaden Phrodrang Trust(达赖喇嘛办公室)有权认定下一世转世灵童。选择过程没有明确定义,但涉及解释精神征兆、求助于护法神(佛教神灵)以及咨询藏传佛教传统领袖。

传统上,现任达赖喇嘛圆寂后,会在西藏寻找一名转世灵童——历史上是男孩,尽管达赖喇嘛之前曾表示他可能会转世为女孩。选定并确认灵童后,他将花费多年学习以承担其职责。现任达赖喇嘛在两岁时被认定。

但这位藏传佛教精神领袖曾表示,他的继任者可能会在印度找到,随着中国对喜马拉雅地区的控制,寻找可能不得不在其他地方进行。

中国此前曾对藏传佛教领导人的选拔施加影响。第十世班禅喇嘛于1989年圆寂后,达赖喇嘛认定了一名男童为班禅喇嘛——藏传佛教的第二高僧。但该六岁男童于1995年被中国官员拘禁,据称此后再未被见过。北京选择了自己的替代班禅喇嘛,他忠于中国共产党。

周三,达赖喇嘛再次强调,他的办公室拥有指定其继任者的“唯一权力”,并且追随者应该拒绝潜在的北京任命的达赖喇嘛,这引起了中国的愤怒。达赖喇嘛在声明中说:“没有任何其他人有权干预此事。”

中国如何回应

由于达赖喇嘛对藏族人民的象征性重要性,即使在他流亡之后,以及该地区与中国其他地区的不同文化特点,选择下一任达赖喇嘛对北京来说都具有更重要的政治意义。

中国已经驳斥了达赖喇嘛的声明,称“达赖喇嘛的转世必须遵循在中国境内寻找的原则”以及“由中央政府批准”。具体来说,中国外交部表示,继任者只能通过金瓶掣签制度选出。

观察家认为,如果中国坚持自行挑选,我们最终可能会出现两位达赖喇嘛。这可能成为中国与西藏及其支持者(包括美国和印度)之间进一步的摩擦点。

西藏流亡议会前议长边巴次仁周三表示:“我们不仅强烈谴责中华人民共和国利用转世问题谋取政治利益,我们也绝不接受。”

西藏流亡议会议员优顿·奥卡桑也向BBC表示,北京选择的达赖喇嘛“不仅不会被藏族人承认,全世界也不会承认,因为中国没有合法性来寻找未来的达赖喇嘛。”

她补充说:“尽管这些年来中国一直试图控制西藏境内藏族人民的思想和心灵,但它完全失败了。”

—Charlie Campbell contributed.

本文由第三方内容提供商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对此不作任何保证或陈述。

分类: 头条新闻,日常新闻

SeaPRwire为公司和机构提供全球新闻稿发布,覆盖超过6,500个媒体库、86,000名编辑和记者,以及350万以上终端桌面和手机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韩、法、俄、印尼、马来、越南、中文等多种语言新闻稿发布。

Last modified: July 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