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PRwire) –   中国目前正处于深刻的经济危机之中。随着不可持续的债务积累,增长率在下滑;2023年,中国的债务对GDP比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点。但即使这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也无法准确描述一个不舒服的事实,即很大一部分债务都是为购买无法提供足够收入偿还债务的资产而借入的。这在房地产领域尤其明显,自疫情前高峰以来,销售量一直在下滑,新建建筑也在下降。这是过去30年来全球最糟糕的房地产崩溃之一。

许多西方评论人士和政治家认为,这场危机表明中国领导层和经济体系已经破产。但这更像是资本主义国家在历史上不断重复的债务周期性危机。一个恰当的比较是1989年日本的危机,它结束了数十年高增长和不断上涨的资产价格,这些都是由膨胀的债务泡沫推动的。日本的日经指数在1989年年底达到峰值后,在接下来的13年里下跌了。从1991年开始,房地产价格也开始下滑。这两个主要资产类别的价格至今都未超过危机前的峰值。日本从1954-73年间作为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年均增长超过10%),变成了1981-2023年间增长最慢的国家(年均增长仅1.75%)。中国可能面临同样长期的困难。

中国令人惊叹的崛起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实行“四个现代化”市场化改革后,债务快速扩张推动下实现的。与日本在战后“经济奇迹”期间一样,中国的增长是由出口和房地产繁荣带动的。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国从一个贫困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变成了全球第一大出口国,仅次于美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泡沫的最终崩溃一直是不可避免的。所有的繁荣周期都必须结束,因为快速扩张的债务会产生对立的利益:看涨和看跌两方。今天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看涨方希望不断扩大的抵押贷款,以使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然而,看跌方债权人 – 大多数是大型银行和债券持有人 – 担心价格通胀会减少他们债务资产的价值。

泡沫已经破裂。中国的债权人现在已经开始收紧贷款和提高利率,这符合政府宣布的“三条红线”指导方针。随着最看涨的中国企业破产或仓促出售资产偿还贷款,价格进一步下跌,他们的看跌对手则趁火打劫,以折扣价格购买资产。这最终会使价格下跌形成一个底部,但同时也会迅速地将财富从债务人转移到债权人手中。每次崩溃时,看跌方都会宰割看涨方。

中国情况还有一个细微之处。大多数省级和地方政府一直通过大规模地开发房地产来获利和壮大自己的政绩——高盛经济学家估计这一规模达到GDP近50%。地方政府的利润模式与任何房地产开发商类似。但北京中央政府日益倾向于看跌方,因为它担心人民币汇率的价值。人民币在9月份已开始下跌。为防止人民币过快过深地贬值,北京出手干预,通过卖出外汇储备购入人民币。尽管外汇储备充裕,但如果房地产繁荣持续无度,这些储备最终也会消耗殆尽。

北京面临的政策两难是巨大的。上涨的房地产价格给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购房的希望。这也是近期结婚率和生育率急剧下降的一个原因。以物业成本高昂,更多企业转向网络业务。另一方面,下跌的房价也给所有用抵押贷款购房的人带来困扰,无论是 homeowners、投机客还是企业,他们的房产价值可能低于未偿还贷款额,陷入负债。

中国政府在很大程度上应对这场危机负责,但崩溃的规模主要基于私人借贷和放贷的动机。当经济似乎过热时,北京实际上在2020年8月采取了严厉的信贷限制,这对许多最大的中国房地产企业以及数百万个投资者来说,都是重击。一旦价格开始平稳甚至下跌,投机需求就会消失。消费者可能需要购买房产使用,但投机客只会在确信价格将继续上涨时才购买。当前的衰退是看跌方的胜利,不是政策失误。

这次衰退不会很快结束,但政府可能至少可以重新分配损失。遏制价格下跌很难,因为大量未售或部分建成公寓的积压难题。对未建成公寓单位数量(其中许多未完工)的合理估计范围从5000万到1亿以上。即使不再新建,利用现有库存也可能需要10年或更长时间。最近,北京试图通过推动国有银行恢复为停工项目提供贷款来保护建筑工人的工作,但这一政策将增加未售库存,加剧价格下跌。

如果政府决定让价格继续下跌,直到消费者和投机客开始认为它们已经“足够低”,价格将找到一个底部,但这个底部可能太低,销售也可能太慢,无法使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者偿还建造或购买这些单位所借的贷款,很多企业可能面临破产。这样一波破产潮将危及中国金融体系,尤其是在中国房地产泡沫中迅速扩张的“影子银行”。

许多评论家在经济崩溃时都会指责政府,但中国衰退的真正原因是长期高速增长期间积累的脆弱和不可持续的债务。飞得越高,跌得就越重。

本文由第三方内容提供商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对此不作任何保证或陈述。

分类: 头条新闻,日常新闻

SeaPRwire为公司和机构提供全球新闻稿发布,覆盖超过6,500个媒体库、86,000名编辑和记者,以及350万以上终端桌面和手机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韩、法、俄、印尼、马来、越南、中文等多种语言新闻稿发布。

Last modified: March 4, 2024